兴义试题资料

首页 > 国家公务员 > 试题资料

黔西南国考行测模拟试题——言语理解与表达(35)

兴义华图 | 2024-10-29 14:54

收藏

  【导读】国家公务员考试同步2025年国家公务员信息!更多关于2025年国家公务员试题请关注兴义人事考试信息网/兴义华图官方微信公众号,参加刷题、模考、领取时政资料,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!

  【客服咨询
 

扫码添加客服【考试咨询|备考答疑|免费领取资料】

  一直以来,挑食都被视为坏习惯,而科学家们发现,挑食或许不是一件坏事。过敏,在我们的印象中通常是一种急性的身体反应,有时还伴随着致命的后果。然而科学家发现,过敏其实还有一种很隐匿的表现——回避。免疫系统接触到过敏原食物会发信号给大脑,激起厌恶情绪,让人避开这类食物。这个过程中,负责通风报信的免疫细胞叫肥大细胞,如果它没有给大脑通风报信,实验中的动物就会吃下过敏原,继而激发过敏反应。所以科学家认为,回避食物的行为很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防御策略,这种类型的过敏反应可以限制我们暴露于有害刺激,来阻止进一步的损伤。

  最适合作为这段文字标题的一项是:

  A.人们认为的“坏习惯”还有哪些益处

  B.会给大脑通风报信的肥大细胞

  C.挑食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

  D.身体为了让我们免受损伤会有哪些反应

  【答案】C

  【解析】

  第一步,分析文段。文段首先点明观点,挑食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,之后对此进行解释说明,即如果人体对一种食物过敏,免疫系统会发信号给大脑,激起厌恶情绪,让人避开这类食物,最后通过“所以”再次强调回避食物(挑食)很可能是一种防御策略,是为了阻止过敏带给人体损伤。文段为“总—分—总”结构,主要强调挑食可能不是一件坏事,反而是一种有效防范过敏的防御策略。

  第二步,对比选项。C项是对文段重点内容的同义替换,可作为文段标题。

  因此,选择C选项。

分享到

微信咨询

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

全部资讯

copyright ©2006-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